目前,采用衛星時鐘源同步本地時鐘的技術,已經成為國內外生產高精度和高穩定時鐘的主流方法之一。世界上推出衛星手表的共有3家,日本精工、日本西鐵城以及我國的北斗衛星手表,授時精度均已達到納秒級。而三款手表有所不同的是,前兩款使用的是GPS衛星授時,后者則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二代導航衛星授時。初看上去也許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不同,很多人也會認為成熟的GPS授時手表會遠好于還在發展完善的北斗衛星手表,其實不然。
GPS是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投巨資建成的全球定位系統,發展多年,趨于成熟,并已在全球范圍內提供服務多年,應用到很多領域。很多人成長至今,也已經習慣使用GPS,但是,GPS畢竟是美國主權的系統,建立之初的緣由是否為稱霸事業打下基礎實未可知,一旦發生國家沖突或戰爭,若美國關服,則依賴GPS的國家將陷入一片混亂。其實,在90年代的一次海上聯合軍演中,GPS就曾出過差錯。因此,很多國家紛紛開始建立屬于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,比較成熟的有俄羅斯的GLONASS、歐盟聯合研制的Galileo,還有我國近幾年不斷完善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,與GPS一起并稱全球“四大衛星導航系統”。
在現代,通信、電力、交通等基礎行業對于授時系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,授時的精度代表著絕對安全的意義。作為一個進入信息社會的現代化大國,衛星授時校頻系統是最重要的,而且也是最關鍵的國家基礎設施之一。
北斗衛星手表,從某種意義上來講,也可以說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授時應用的先驅者。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通信、導航、雷達、測控、偵察與電子對抗等軍民用電子設備和系統,長期為載人航天、探月工程、運載火箭、導彈、軍用飛機、民用通信等國家重點工程和武器裝備承擔研制和生產配套任務。